2012年2月中旬,黑森州中部城市马尔堡的一位化学教授由于工资过低(基本工资:3890欧;补助:23.72欧),向卡尔斯鲁厄联邦宪法法院提起上诉并胜诉,一时引发德国社会关于教授待遇大讨论。在讨论不绝于耳之时,知名宪法专家Bodo Pieroth撰文《明镜周刊》讥讽道:“大学教授虽然扯开嗓子控诉基本工资太低,但对丰厚的副业收入却缄口不言”。马尔堡化学教授的胜诉,促使黑森州重新调整了2012年度大学教授的待遇,其他各州(如北威州、勃兰登堡州等)也相继跟进。
要想全面了解德国科研人员的工资待遇,就不应该只关注教授的收入。目前德国共有4.1万人供职高校,其中3.2万科研人员,而教授只占其中一小部分。因此,同样应该关注那些耕耘于实验室、讲堂、办公室的科研人员的工资待遇。
学生助理:科研的基础、待遇的基层
学生助理(Studentische Hilfskraft,简称SHK)是高校科研的底端职位,由在校大学生担任,为教授在教学和研究中提供力所能及的辅助性支持,每周工作时间为4到19小时,工资由各州或高校决定,平均小时工资在7至10欧。但在东联邦州,尤其在应用技术大学(Fachhochschule),学生助理的小时工资才5欧。总体来讲,学生助理工作不稳定,合同期短、续签可能性小,如果教授还是自己的主考老师,工作则容易失去独立性。
例如,卡特琳在北威州明斯特大学读社会教育学,同时在社会科学研究所兼职学生助理,每周8小时,帮助教授准备讲课材料、维护网络学习平台、订正科学出版物、查阅文献等。这份每小时8.56欧的工作不仅带给她每月300欧的收入,也带给她很多快乐。她对自己的待遇很满意,在工作中了解了大学和科研的运作。不同与卡特琳,很多人对学生助理的收入很不满意,因为在企业,学生从事助理性工作能得到更高的报酬支付。(“学生助理:剥削中的剥削”:Joachim Budde: Studentische Hilfskräfte: Ausbeute der
Ausbeutung. In: Zeit Online, 22.03.2011)
研究助理:科研中产阶级的下层,第三方资金的依赖者
研究助理(Wissenschaftliche Hilfskraft,简称WHK)参与科研工作,又称科研辅助人员(Hilfswissenschaftler,简称HiWi),须拥有硕士及以上文凭,往往由未得到第三方资持或没有奖学金的在读博士生担任,它为教学与科研提供支持性服务(教授专业知识、实践技能、科学方法;修订科学出版物;修改学生论文或试卷等),或者从事独立研究,每周可工作8到19小时,工资参考联邦州集体工资联盟的推荐标准,由联邦州或高校决定,也可依照联邦州公务人员工资标准(TVL)执行,大学硕士文评的小时工资为13.61欧,而应用技术大学硕士文凭的小时工资则最高10.03欧。负责高校领域的德国教育与科研工会董事安德里斯认为,这样的低待遇致使研究助理的生活“不安定”,他们虽然与高校研究人员(Wissenschaftlicher
Mitarbeiter:每周的工作时间允许超过19小时,工资按TVL 13-15标准支付)做相同的工作,但每月最多只允许工作82小时,税前最多收入1100欧,扣除税及社会保险,工资不足以维持生活,因此很多研究助理在工作之余还需做兼职。
例如,朱丽叶在波鸿大学法律系读博士,研究救援人员如何预防暴力威胁,这一很有趣的课题带给她很不错的收入,但这样的高收入在博士中甚是罕见。她的课题得到了北威州事故保险公司的资助,工资参照联邦州公务人员工资标准第13级(TVL-13)半职标准,由于她已经有研究助理的工作经验,待遇直接从二级起步,每月税前1700多欧。她对这样的收入非常满意,完全够她生活,毕竟她还可以享受学生待遇。
博士后:科研中产阶级、教席的等待者
虽然通往教授职位的道路很漫长,但博士毕业后,科研职位的可能性也很多样化。如果继续科研之路,可选择做博士后。很多博士后科研人员能够拿到TVL-13全职工资,视不同资历,最低3182欧,最高4600欧。
凯尔在多特蒙德工大物理学博士毕业后,曾获得欧洲青年研究者奖,2008年他从瑞士回到德国工作后,看到工资条的一刹那失望至极。虽然拿TVL-15全职工资、并担任研究组组长(税前4500欧、税后2296欧),但比她同龄、同税级的妻子月工资还低50欧,而她妻子仅为一名公务员编制的小学教师。凯尔郁闷地自嘲:“与教师、律师和医生相比,科研人员的工资太令人不满”。不如意之处还不仅如此,德国的大部分科研职位都是限期职位(befristet),受第三方资助,所以,很多科研人员需要持续寻找第三方项目,凯尔的职位也将在2013年初到期。
在科研中产阶级中,公务员编制的科研人员待遇最好。他们的职位不仅是长期的(unbefristet),而且是公务员编制,工资很高。一位北威州35岁的学术顾问(Akademischer Rat)月入3863.66欧,学术高级顾问(Akademischer Oberrat)则能拿4180.64欧。不过这种长期职位如今越来越少,高校大多开始设立由第三方资助的限期职位。
在科研中产阶级中,最绝望的群体当属编外讲师(Privatdozent)。他们怀揣大学授课资格证,在漫长中等待空闲教席的出现。高校里,他们承担很重要教学任务(例如开设专业研讨课“Seminar”),却忍受着惨烈的待遇。学校支付给编外讲师的教学酬劳很少超过1000欧,通常都比这少。
教授:以W为标记
德语中,W代表科学(Wissenschaft)。从2005年起,德国教授迎来了新的薪酬体系——W型薪酬体系,它取代了之前的C型薪酬体系。至此,工龄与工资相挂钩的情况已不复存在,引入了教授基本工资,酬劳与业绩挂钩。虽然基本工资远低于C型酬劳,但教授凭借教学与科研中特殊业绩或承担领导职务,就能提高收入。那些2005年之前已经享受C型酬劳的教授,则可在两类体系中自主选择,大多教授最终还是选择了C型酬劳。
无论C型还是W型酬劳,德国各州的情况都差别巨大。以C型为例,15年工龄的C3教授,在巴符州每月收入6150.51欧,但在柏林仅5547.53欧;最高级别的C4教授在巴符州月收入7080.00欧,而在柏林仅6391.73欧;W薪酬同样如此,在巴符州,W3教授的基本工资为5528.94欧,W2为4578.74欧,W1为3924.26欧,而在柏林,工资则明显低很多:W3教授为4890.35欧,W2为4027.35欧,W1为3525.55欧。
除基本工资外,还有国家补助,但补贴额度需要教授自己谈判。负责特殊领域研究的教授,或担任系领导的教授,就会得到更多的补助。补助的高低还与机构规模相关,多特蒙德工大代理系主任每月可得300欧补助。
教授的收入除包括基本工资和补助之外,还包括副业收入。在医学、建筑、法律、经济、工程师领域,教授尤其可通过副业来创收。他们以专家身份提供咨询服务、
出具鉴定书、做报告或承担研究任务,而且,还可廉价使用研究所的设备资源。因此,有些教授的副业收入甚至比教授工资还高。鉴于此,各州及高校都出台政策规
范教授从事副业。一般情况下,副业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法定工作时间的五分之一,即每周不得大于8小时;此外,从事副业不能妨碍本人在高校正常履行职务。具体情况由高校校长和院长决定,他们负责批准教授的副业行为。
高校校长:一流的业绩、精英的待遇
校长与院长居于科研最顶端,但德国人却不愿公开讨论他们的工资收入。但在奥地利,这则是公众话题。2012年初,奥地利公民将校长的收入话题推上了公众焦点。奥地利日报《Die Presse》称,2011年,维也纳大学校长Heinz Engl拿到了22.4万欧的年薪(不包括补助);而2010年,维也纳经济大学校长Christoph Badelt也捞了19.85万欧年薪。如此之高薪,自然也另德国高校校长们梦寐以求。但凯泽斯劳滕大学前校长、德国高校校长会议前会长克劳斯表示:“德国高校校长的年薪介于8到10万欧”。
实际上,校长的年薪在德国虽有成文规定,但无数额限定,给工资谈判留下了余地。年薪谈判以W3教授的工资外加领导、业绩、家庭补助为参考标准。同时存在例外:知名的、科研很强的高校以及精英高校,校长的工资自然高于其他高校。并且,校长的名望也是谈判的筹码,这与自由经济其实没什么两样:越能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,工资谈判时就越自信。
但与众多科研强国相比,德国高校校长的工资排名相对靠后,奥地利高校的校长工资受到德国同行们的认同:“这符合校长所承担的责任,毕竟他领导着一个数万名学生和数千名职员的庞大机构”。(编译:崔涛涛)
Jinsong
2016年3月28日星期一
德国的福利政策
以承受的,德国的大学有大量助学金,家庭贫困的学生还可申请助学金。此外,德国没有高考,孩子获得德国高中毕业证后,可以选择攻读综合性大学或者就读于职业学院。
德国大学设施先进,并且非常注重理论知识的实践(所以实验课程非常多),上课大体分为大课(Vorlesung),小课(Ubung)和实验课(Praktikum)。大课一般在可容纳500人以上的教室上,小课在容纳10人到30人不等的小教室上,实验课有专门的实验室。学生每学期自行安排课程,也就是说,相同内容的课,教授一周一般会讲2-3次,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一节去听。德国大学不发教科书,看书的话可以去图书馆,课堂上记笔记,也可以去教授的个人主页下载讲义。
德国大学的食堂菜品丰富,分量充足,安全卫生并且便宜。
This small paper were cited from website: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768b29f30101172c.html
德国大学的博士生和教授赚多少钱? Germany university
德国大学的工作头衔挺多,我查的这些都是基于我们研究所的。我们所是电子系的。所里除去秘书和网管总共23人,3个管理层的20个博士生。头衔分布如下:
管理层:
Professor ordinarius (Professor with Chair 研究所的头) 1人
Professor, Akademischer Direktor (学术主管) 1人
Doctor, Akad. Oberrat (学术高级顾问) 1人
博士生:
Doktorand (博士生) 5人
Wissenschaftlicher Mitarbeiter (学术工作人员) 11人
Akad. Rat (学术顾问) 3人
Wissenschaftlicher Assistant (助研) 1人
因为在德国工资的多少跟有没有结婚,有没有孩子,孩子的数量,还有税卡的等级都有关系,所以为方便比较我假设所有人都结婚没孩子,都拿III号税卡。
Doktorand
Doktorand翻译过来就是博士生。所以其实大多数的Wissenschaftlicher Mitarbeiter,Akad. Rat,和Wissenschaftlicher Assistant也都是Doktorand。在我们所网页上Doktorand特指拿奖学金的博士生还有企业博士。Doktorand的工资比较复杂,不同的奖学金来源和不同公司的企业博士,工资就不同。奖学金可来自DAAD和洪堡等学术基金或机构或者来自学校研究生院。常见的奖学金大多在1000-2000欧范围内。当然也有超过2000欧的,比如我所知的一个洪堡fellowship奖学金可达2500欧。不过这类fellowship博士生一般申请不到的。奖学金通常不用交税交养老保险,医疗保险另外自交。拿奖学金的博士生一般没有工作合同,拿学生签证。企业博士的税后工资一般也在1000 – 2000欧。
Wissenschaftlicher Mitarbeiter
下面简称WM。WM是由学校聘用的,有工作合同,外国人的话可拿工作签证。工资一般按照TV-L E13来发。TV-L 工资标准分东德和西德。西德工资稍高。根据西德E13标准,一个结过婚拿III号税卡的WM工资如下:
等级 1 2 3 4 5
税前工资 3064.54 E 3403.31 E 3585.72 E 3940.12 E 4430.03 E
税后工资 2085.05 E 2260.62 E 2354.11 E 2559.26 E 2835.01 E
等级是根据工龄来分的,读博第一年是1级,第二年和第三年2级,四到六年3级等等。当然有时老板并不给完整的位置而是3/4或者甚至1/2。1/2位的WM的工资也就是全位工资的一半。比方说第一年的月薪税前是1532欧,税后大概在1200左右。不过这在偏理科的专业像化学生物等比较常见。工科WM一般都拿全位。
博士后
虽然所里面没有PostDoc,既然讲到WM这里也顺便提一下博后。博后的工作头衔其实还是WM。工资等级有两种可能性,E13或者E14。E14工资情况如下:
等级 1 2 3 4 5
税前工资 3325.13 E 3689.95 E 3903.64 E 4226.77 E 4721.89 E
税后工资 2220.28 E 2415.63 E 2538.42 E 2721.41 E 2995.70 E
税前工资 3325.13 E 3689.95 E 3903.64 E 4226.77 E 4721.89 E
税后工资 2220.28 E 2415.63 E 2538.42 E 2721.41 E 2995.70 E
其实E13和E14之间是一个很尴尬的选择。因为从博士的E13变到博士后的E14工资反而会降低。原因如下,在德国WM一般5年左右毕业,这个时候他的工资等级是E13-3 税后是2354欧,但是如果他博士后拿E14等级的话又要从第1级开始拿。所以宁可保留在E13。
Akad. Rat 和Wissenschaftlicher Assistant
Akad. Rat (简称AR)和Wissenschaftlicher Assistant (简称WA)是比较少见的工作头衔,所以一起讨论。这两种位置都被归为Beamte,也就是德国的公务员。最大的好处是国家帮你养老和交医保。AR和WA的税前工资和WM差不多,但是由于只需要交工资税所以税后工资大大地多于WM。AR是根据A13拿工资,而WA是根据C1。工资情况如下:
首先是A13:
等级 3 4 5 6 . . . 12
税前工资 3324.29 E 3476.50 E 3628.71 E 3780.91 E . . . 4440.47 E
税后工资 2944.15 E 3054.34 E 3163.64 E 3272.40 E . . . 3735.73 E
然后是C1:
等级 1 2 3 4 . . . 14
税前工资 3044.88 E 3146.36 E 3247.82 E 3349.28 E . . . 4364.00 E
税后工资 2740.35 E 2814.57 E 2888.60 E 2962.28 E . . . 3682.65 E
A13等级直接从第3级开始一直到12级,而C1总共有14级。至于怎么升级我就不是很清楚了。即使第一年开始读博拿最低等级工资,AR和WA税后也能拿到2944欧和2740欧的工资。等混到最高等级税后工资可达3700左右,不过如果真到那时候恐怕已成骨灰级的博士生了。
博士生工资总结:
在德国博士生以WM为主,WM的E13工资普遍比在公司里正式新员工的工资稍微低一点。比方说,在德国的电子公司如Infineon 和siemens等,新员工税前工资应该会在4000欧不到点,税后在2500左右。所以博士生工资会比他们低500欧左右。不过如果能有幸拿到AR或者WA位置那就另当别论了。
说完博士生再看看教授或者老博士的工资情况。
教授
教授也归为Beamte,也是国家养老包医保的。以前按照C等级分,现在按照W等级分W3,W2, W1三个等级。这三个等级也对应三个工资标准。W2教授在头衔上跟W3教授没差别,但是我想应该对应到副教授去。而W1教授的头衔一般是 Junior Professor,对应美国的Assistant Professor。
W3教授工资:
税前工资 5226.15 E
税后工资 4271.38 E
W2教授工资:
税前工资 4331.19 E
税后工资 3659.87 E
W1教授工资:
税前工资 3810.82 E
税后工资 3293.71 E
有意思的是,新的W标准里教授的工资都没有等级的,也就是说随着时间推移工资不变。跟AR和WA博士生比,教授工资也不见得高很多。
Akademischer Direktor
所里的二把手既是W2教授也是Akademischer Direktor。按理说Akademischer Direktor可以根据A15拿工资。我就不清楚他到底拿的是W2还是A15。A15工资情况如下:
等级 6 7 8 . . . 12
税前工资 4345.94 E 4562.95 E 4736.55 E . . . 5430.95 E
税后工资 3670.22 E 3820.41 E 3939.68 E . . . 4408.13 E
如果有的选的话,当然拿A15的工资咯。特别是到11级后工资已经超过W3 Professor了。
Akad. Oberrat
最后是Akad. Oberrat,等级比AR高一级,所以工资也高一级拿A14工资。
等级 3 4 5 . . . 12
税前工资 3373.92 E 3571.31 E 3768.67 E . . . 4821.33 E
税后工资 2980.06 E 3122.41 E 3263.69 E . . . 3997.74 E
可见A14工资不比A13高 多少。不过Akad. Oberrat应该是终身位置,这样有机会混到A14 -12。这时工资已经比W2教授 高了,比W3教授也差不了多少。混不上教授头衔也可以安心了。
管理层工资总结:
可以发现W3教授,W2教授还有Akad. Oberrat的工资差别很小。真正的和谐社会。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说,这样和谐很容易让人丧失斗志。
订阅:
博文 (Atom)